北回归线附近,澜沧江两岸,海拔2000米以上,遍布着古茶山。云南普洱茶的故乡,就在这里。
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林,深藏在山凹雾海之中,至今依然被当地世居的茶农采摘着。曾经的茶马古道,就此穿行莽莽大山。
与普洱茶常见的散茶、沱茶、饼茶、砖茶、圆茶和茶果样子不同,老茶头,制茶师原先叫它“自然沱”,像一块一块的茶疙瘩,无人在意。早些年,甚至除少数藏家自珍外,寻常的好茶人都不熟悉。
事实上,懂得喝老茶头的人,一定是行家。老茶头其实既不是生茶,也不算熟茶。鲜芽在做青、揉捻之后,进入熟茶渥堆发酵,在发酵过程中,很自然的,发酵会不均匀。由于发热,部分较肥嫩的芽叶,会先卷曲后与茶中泌出的果胶油质融合,自然粘稠成团。成团后,中间的茶不能得到发酵所需的热量,外熟里嫩,就成了老茶头。
只有茶山古树上摘来的春尖茶青,才能形成上好的老茶头。而且,越嫩的茶青越多茶头。
老茶头的诞生,很少人为控制,更多造化天成。就像德国弗兰科尼的冰酒,传奇的诞生,竟然因为一次偶然的霜冻。
每吨上品熟茶,仅能挑出十来斤老茶头。从中选出成色更好的,则少之又少。经数年存放,会变得陈香浓厚。红亮汤色、纯正陈气、润滑回甘,论茶味,显嫩香,介于生茶与熟茶之间。喝起来老少咸宜,不会刺激胃。因为芽多、果胶丰富,反而更经久耐泡,冲泡二三十次以上,茶汤依旧醇厚。
“百人百味,千人千味,喜不喜欢喝老茶头,也要看造化。”制茶师苏大姐边沏茶。边说。
这二十多年来,一心做普洱茶,一切早已不止是她的技艺,更是她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