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溪铁观音原产于福建省安溪县西坪尧阳,是我国乌龙茶中的极品,也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。安溪县地处戴云山脉的东南坡,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倒。西部以山地为主,层峦叠嶂,最高海拔达1600米,通称“内安溪”。东部以丘陵为主,通称“外安溪”。以往茶区集中于内安溪,后来茶区不断发展扩大,目前遍及全县。
铁观音采摘须在茶押形成驻芽,顶押形成小开面时,及时采下二三叶,以晴天午后茶品安溪铁观音质最佳。毛茶的制作需经晒青、晾青、做青、杀青、揉捻、初焙、包揉、文火慢焙等十多道工序。其做青为形成“铁观音”茶色、香、味的关键。毛茶再经过筛分、风选、拣剔、干燥、匀堆等精制过程后,即成为品茶。优质铁观音茶质优良,独具风韵,品饮安溪铁观音是一种美的修养、美的享受。
铁观音茶名的由来
铁观音茶举世闻名,是名茶乌龙茶中的精品。我第一次到福建购买当地特产“贡品铁观音茶”时,曾向茶商请教铁观音茶名的由来,茶商给了我一份印制精美的资料,资料中介绍说,铁观音茶名是由于“茶形美似观音,茶体重如铁,故名铁观音”。我后来买的关于茶的书籍,也多有铁观音“美如观音重如铁”之说。对此,我却感到疑惑。众所周知,崇信佛教的人们,称颂观音菩萨“大慈大悲救苦救难”。茶岂可与观音菩萨相媲美?所以,我认为“茶形美似观音”的比喻不妥。“重如铁”之谓,也显得牵强。我决心弄个明白,就陆续查阅了一些资料,得知了另外一些关于铁观音的传说。
一、“魏说”--观音托梦
相传, 1720年前后,安溪尧阳松岩村(又名松林头村)有个老茶农魏荫(1703-1775),勤于种茶,又笃信佛教,敬奉观音。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,儿十年如一日,从未间断,有一天晚上,他睡熟了,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,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,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,枝壮叶茂,芳香诱人,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……第二天早晨,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,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,找到梦中的条树。仔细观看,只见茶叶椭圆,叶肉肥厚,嫩芽紫红,青翠欲滴:魏荫十分高兴,将这株条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,悉心培育。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,取名"铁观音"。
二、“王说”--乾隆赐名
相传,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土让[清朝雍正十年副贡、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广黄州府靳州通判,曾经在南山之麓修筑书房,取名“南轩”。清朝乾隆元年(1736年)的春天,王与诸友会文于“南轩”。每当夕阳西坠时,就徘徊在南轩之旁。有一天,他偶然发现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与众不同,就移植在南轩的茶圃,朝夕管理,悉心培育,年年繁殖,茶树枝叶茂盛,圆叶红心,采制成品,乌润肥壮,泡饮乾隆之后,香馥味醇,沁人肺腑。乾隆六年,王士让奉召人京,谒见礼部侍郎方苞,并把这种茶叶送给方苞,方侍郎间其味非凡,便转送内廷,皇上饮后大加赞誉,垂问尧阳茶史,因此茶乌润结实,沉重似铁,味香形美,犹如“观音”,赐名“铁观音”。 还有一些传说与以上两种传说类似。这些传说的共同点是,茶树都与观音菩萨有关,故而茶名之中有“观音”二字。而之所以冠以“铁”字,又有两种解释:一是由于茶树叶片在太阳下闪烁着“铁色”之光,另一种说法是茶经过发酵后,“茶色如铁”。
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西坪,此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,这里的民谚说:“四季有花常见雨,严冬无雪有雷声”,可谓得天独厚。安溪西坪群山环抱,土质大都是红壤,呈弱酸性,非常适宜于茶的生长,又可谓得地之灵气。安溪铁观音条索肥壮,卷曲紧结,汤色金黄明亮,香气馥郁,清香悠长,品之滋味浓郁,醇厚甘鲜,入口留余香,回味甘甜带蜜味,有“七泡有余香”之誉。
安溪铁观音“沐日月之精,收山峦之气,得烟霞之华,食之能治百病”。常饮铁观音茶,有益于祛病保健,养生长寿,犹如观音菩萨保佑一般。加之安溪铁观音茶叶色有独特的乌润砂绿铁色,故称之为“铁观音”,这样解释,顺理成章,我以为更恰当。